跨专业申请加拿大教育学博士,并且拿到全奖offer是什么体验?

加拿大的硕士和博士留学里,除MBA外,跨专业申请十分困难,对于博士申请,更是难上加难。在加拿大留学的那些事儿---博士篇,瑞秋提到过申请博士时背景与目标项目/导师的匹配度是整个申请最重要的因素,也是跨专业申请博士难度大的原因。 去年10月末,T同学通过预约咨询,跟我说想要申请加拿大博士。她的背景是本科英语专业,硕士古代文学专业,有多年工作经历,包括两年多的英语教学工作经验(其实除了一些商科项目,工作经历对申请硕博影响不大,但教学经验对教育学硕博申请还是很有帮助)。由于个人兴趣和未来职业规划,T同学想要读教育学博士,但如果行不通,申请其他方向比如亚洲文学,跨文化研究等也可以接受。 其实T同学的背景更适合申请亚洲文学和跨文化研究中的中国文学/历史等方向的博士。但由于T同学GPA不错,英语基础很好,目标明确,有教学经验,所以尽管面临跨专业,瑞秋认为还是有机会。通过文书和邮件的沟通,可以突出T同学的英语教学经验和已有科研基础,让背景看起来更匹配,并提高一个水平。因此我们把目标专业锁定在教育学的应用语言学,和TESOL(Teaching English to Speakers of Other Languages,也其他的表达方式,如TESL/TEFL)方向,除了博士,同时也尝试申请硕士,毕竟跨专业转硕士还相对容易一些,很多学校可以在硕士一年后,通过学院的评估转PhD,相当于国内的硕博连读。 大多数学校教育学博士的申请截止日很早,T同学雅思成绩单一月初就会过期,中间还有10天左右圣诞节假期,所以只有两个月要完成选择学校,申请文书,套磁,申请所有工作,同时跟学校沟通和确认雅思成绩单过期事宜,压力还是蛮大的。 在可选的项目里,我帮T同学寻找研究方向跟TESOL有关的教授,分别研究他们的招生情况,研究内容,并给T同学发一些对应的论文让她阅读。T同学平时工作很忙,但她却能够尽快的阅读论文,写出反馈初稿给我修改,她的主观能动性对我们套磁和加快整体进度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基于我的近十年科研经历,快速理解各个学科的科研方向,找到突破口倒不算困难。此外,加拿大高校工作背景使我能够了解教授和录取办公室的想法(真的跟做学生时想象的差别很大)。因此,我和T同学一起准备的套磁邮件数量不多,但回复率非常高,有几个教授都表示愿意支持她的申请,即使是不打算招生的教授,也快速回复并对T同学的邮件和背景给予肯定。记得有一次,经过我们写+改了一周的statement of interest,我感觉内容很好了,但依然不敢百分百确定从专业角度是否写的到位,没想到发给联系的教授后,该教授给予热情的回复,表示很喜欢T同学写的内容,愿意做她的导师!这些都让我们相信申请方向是正确的。 教育学博士申请跟很多文科项目一样,除了基本的文书,还有writing sample,最好是发表的论文,对学生的写作要求很高。修改论文对于我来说也很熟悉的工作,博士和博士后期间除了自己发表的论文,为本科生,硕士博士生修改过很多论文和report,可以一下子看出参考文献的格式细节,文章的结构,主体内容等学术领域里看重的点。由于T同学有一些研究背景,在修改writing sample时,我们的配合度也非常高,这是我们可以在短时间完成申请,没有通过硕转博,而是直接拿到T同学理想研究方向的博士录取的重要因素! 最后晒一下T同学的Western University的全奖offer和给瑞秋的反馈! 奖学金不仅包含四年的学费,每年还至少13000加元可以用作生活费,总共约9万加元! T同学给瑞秋写的feedback: 结束语 尽管有T同学的成功案例,瑞秋还是不推荐大家盲目转专业申请硕士或博士,如果一定要申请,尽量在申请之前跟目标专业的学院沟通,结合自己的长处和背景,谨慎选择专业方向! 留学申请周期动辄长达半年,甚至一年,又对整个人生影响极大,因此一定要考虑周全,全面的了解真实的信息和背景,机会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  

解读加拿大最新的移民“大赦”,75分是什么概念?

今天很多留学生和家长的微信里应该都被下图这个移民局的新闻刷屏。 翻译过来就是“在最新的联邦快速通道移民抽签,加拿大邀请了27332位移民申请人——你没看错。 加拿大移民局在2月13日从经验移民类别里邀请申请人(提交材料)。史无前例的,这次邀请只要求申请人有Comprehensive Ranking System(CRS)打分系统中有75分——史上最低分。“ 看到这个新闻,加上很多文章写的不清楚,大家可能一懵,脑中闪过很多问题,比如75分是什么概念?我自己/我家孩子符合要求吗?只要留学就可以申请吗?雅思需要多少分?对年龄有要求吗? 从新闻内容来看,有几个关键词,经验移民类别,打分,75分。瑞秋就从这三个词入手,跟大家解读一下今天这个让人惊讶的好消息。经验移民类别是什么? 在加拿大移民打分那些事儿这篇文章里我介绍过,加拿大移民细分起来很多种,申请要求也诸多不同,但基本可分为七个类别:  技术移民;经验移民;技工移民;团聚移民;投资移民;省提名计划;魁北克移民  其中技术移民,技工移民和经验移民可以通过通过联邦快速移民通道(Express Entry),简称EE。而技术移民和经验移民是我们平日里听到最多,也是最便宜,最快的方式。 那么什么是经验移民? 经验移民是指已经在加拿大工作的申请人,可以是毕业工作的留学生,也可以是直接来加拿大工作的外籍工作人员(也包括访问学者,博士后)。它要求申请人在过去三年里至少有一年在加拿大工作,以及语言的最低要求 : 对于NOC 0 (管理类) 或 A类(专业性)的工作,要求Canadian Language Benchmark 7的水平,相当于雅思4个6。 对于NOC B类(技能类)的工作,要求Canadian Language Benchmark 5的水平,相当于雅思阅读4分,听说写各5分。 经验移民没有学历的要求,也没有年龄的要求,可以直接进入EE通道进行CRS打分,不像技术移民还要先通过一个额外的打分,才能进入EE。因此,经验移民更侧重加拿大的工作经历,适合已经在加拿大工作的申请人。 EE如何打分? EE的流程很简单,比如,你符合经验移民的要求,就可以登录移民局联邦快速通道网页,回答一些个人的基本问题,那么快速通道的打分系统,也就是前面提到的CRS(comprehensive…

加拿大留学选专业的那些事儿 — 毕业生不愁就业的林业

之前在加拿大留学选专业的那些事儿---哪个专业最好就业?一文中,我给大家讲了计算机专业的毕业生在加拿大的就业情况。其实计算机行业在其他国家,比如美国,中国都是就业形势很好的,所以也没什么让人惊讶的。但在加拿大,除了计算机,还有一个让我们想不到的专业,该专业的毕业生在加拿大的就业市场供不应求,这就是Forestry,林业。 说到林业,我一开始也跟国内的朋友一样,以为是冷门专业,找工作只能去林业局,帮助国家管理森林,然后工资来自政府为林业局的拨款。。。 到湖首大学工作后,逐渐了解到学校的forestry专业很强。因为结识了forestry非常资深的教授,让我有幸向行业专家学习和了解加拿大林学的科研和林业的发展。网上很难找到介绍林业的中文文章,所以想一篇来介绍这个热门专业,希望能让你们对这个行业有所了解,在选择专业和对未来规划上有所帮助!为什么林业专业在加拿大就业形势好? 首先我们来看加拿大的版图,加拿大42%的国土都是森林,直观的感受就是,可以砍的树很多。。。另一个直观的感受就是这么多森林,应该需要好多人来维护和管理吧。 图片来自加拿大政府官网 砍完的树加工成木材,可以用在建筑业盖房子(加拿大的房子几乎都是木头做的,最高全木材结构的的房屋可达六层),做各种木板胶合板(用途广泛,比如家具),造纸,提取燃油,压缩木材颗粒可以用来发电(热效应可与高质煤炭媲美,也可以做到低碳排放,可再生)和取暖,等等等等。 森林又有巨大的生态,环境和消遣和缓解气候变化的作用。所以考虑到这样大规模的森林维护,开发和更新,木材加工和出口,森林开发的规划和管理这些,也不难想象,加拿大的林业对于专业人士的需求量很大。 维基百科这样说:"Forestry is a major industry in Canada, contributing over $24.6 billion in GDP to the economy in 2017. In the same year, over…

加拿大留学的那些事儿—博士篇

先说点题外话,最近收到一个加拿大本国学生的邮件,问Lakehead对seniors(老年人)有没有学费减免?这个问题还是第一次遇到,于是我对这方面政策做一番研究,还联系了学校的财务部门和人力资源部门确认。原来在加拿大很多大学,对于过60岁或者65岁以上的老年人(必须是加拿大公民或永久居民)读书,真的有减学费,或者免学费的政策,当然不同学校政策不一样。在加拿大读书或就业,不会因为年龄大而被另眼相看,中年人或老年人读大学还挺常见的。 想到自己对很多领域感兴趣,将来退休有时间了,还可以读一些以前不了解的学科,晚年生活丰富起来。 好了,言归正传。对于PhD(博士)申请,瑞秋还是比较有发言权的。首先,当年申请出国留学时,我是DIY的PhD申请,初步了解了整个流程,也有作为申请人的最直接的体验; 第二,在读PhD时,周围同学朋友大部分是博士生(也有少量科研型硕士),遇到的老师基本都是加拿大化学学科各个领域的教授; 第三,现在因为工作原因,同事和朋友多是各个学科的教授,数理化,计算机,自然资源,工科,商科,教育学,社会学等,有幸能有机会了解各个学科的内容和应用。跟国内的教授分成大老板小老板不一样,加拿大的教授从入职就是独立的PI(Principle Investigator),无论是院士还是年轻教授,讲课和带学生亲历亲为,此外还有学校各方面的管理工作,时间真的很宝贵。我也终于跳出了学生的思维,能够站在教授的立场上了解了他们的想法,对为什么有时候不回复邮件,或者邮件回复里官方语言背后是什么意思,有了新的理解。 现在再回顾其当年DIY留学申请,才意识到自己犯了不少错误,比如一口气给一个学校的很多领域的教授们一股脑发了一遍一样的邮件;比如有教授对我的背景感兴趣,主动发出橄榄枝时,我还自我感觉良好的犹豫而不及时回复邮件;比如英语写作的诸多常识性错误。。。回忆的时候真想捂脸。。。 由于国际形势的变化,已经有很多本来准备申请去美国读书的学生转而申请加拿大的博士项目,未来加拿大的博士申请竞争会更激烈。这篇文章呢,瑞秋就介绍一下加拿大留学博士申请的流程,套磁的重点,如何准备文书等,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加拿大博士申请流程 博士的申请流程没有什么神秘的,跟本科和硕士一样,通过学校的申请系统,根据要求来提交材料,交申请费,等结果。 但由于博士一般都是或多或少的奖学金,由导师和学校共同来支持,这个奖学金很依赖导师的科研经费,所以如果完全不联系教授或学校,除非是学术背景非常强,或运气特别好,大概率都变成了陪跑,浪费了时间和申请费。。。因此“套磁”至关重要。 如何联系教授?什么时候联系? 什么是“套磁”?对于联系教授,很多人都管这步叫“套磁”,就是跟教授发发邮件,套套近乎,希望教授识得千里马。 套磁可以在学校系统提交申请之前,也可以在之后。瑞秋对博士申请人的建议是,先套磁再申请,除非特别着急。 套磁之前要做一些研究,跟谁套,怎么套。加拿大整体人口比较少,学校也不多,再细分到每个领域的教授,再落实到有科研经费并计划招PhD的教授,人数就很有限了,因此一定要先做好背景研究,不能盲目联系。切记要选择跟你过往的专业和涉及的科研项目的领域相关的教授,这一步直接决定了你的邮件和CV是否被看到。 图片来源于网络 接下来如何写套磁邮件? 其实申请博士跟找工作很像,因为都是要老板给付工资,而且岗位有限,竞争对手多。 举个例子,初入职场的新人在找工作时容易有一个误区,在面试或者联系HR的时候会讲很多这样的话:“我喜欢这个公司,我想找这个工作是因为能够在你们公司里学到什么什么,我希望自己的职业发展是什么什么(高大上的目标)”。。。 直白的讲,你的兴趣和人生理想是什么,只有自己家人才真的想听,求职时不需要讲。其实,你要说的应该是:“我对这个工作感兴趣,是因为我过去的经历跟这个职位如何匹配,用过去哪些经验和积累的哪些能力能够在公司里做好什么样的工作,实现什么样的目标,为公司带来什么样的具体价值,我希望未来职业发展是在这个公司能够怎样怎样建立起自己的career(公司发展和个人成长结合起来)。。。” 也就是说不要太多“我想获得什么”,而是“我能给予什么”,通过自己过去的经历,来讲清楚为什么你适合这个位置。 这个原则在申请博士套磁也是适用的。很多博士申请人跟当年的瑞秋一样,还是未出校园的大学生,年轻气盛,对博士生活和未来学术道路充满理想和希望,但套磁时还是要切记双脚着地,不要太多个人想法和感受,而是讲清楚你过去学过的知识,做过的科研,学会的技术如何跟该教授的课题契合。 另外,套磁时最好不要发一样的邮件,一个模板复制粘贴,或者甚至连称呼都没有,或者英文不连贯,每个词看起来都对,连起来却让人看不懂。。。邮件正文要有礼貌,简洁,附上CV,和一些已有的publication(这些材料一定要准备的有专业性,在文章后面我会再介绍)。 套磁之后,如果有教授回复问一些问题,或者提供一些其他信息,这时候如何理解邮件内容,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解释问题,及时回复等,也是对能否成功起到关键性作用,可谓行百里者半九十。 申请博士其实跟找工作很像,过程看似简单,但其实涉及的内容和细节很多,情况也因人而异,每一步都需要热认真和谨慎,瑞秋作为过来人,很理解这个过程的孤单和不知所措。 如何准备博士申请材料? 加拿大大学在招生时对PhD申请人的材料的期待,比起本科和硕士要高很多。加拿大的博士项目跟美国不同,美国是本科毕业也可以直接申请PhD,本科生基本没有科研背景,因此学校录取时主要看申请人在本科的成绩,GRE,托福这些,整个PhD项目读下来至少5年。加拿大的博士录取则是,(大部分学校)不需要GRE,但要求申请人有硕士学位,科研经历,博士的项目是至少4年。 为什么会这样呢? 跟美国澳洲英国等西方国家不同,加拿大的大学的授课型硕士其实不多,却有很多科研型硕士,这个科研型硕士对于申请博士是一个必经之路。倒是有一种情况可以跨过科研型硕士,直接读博士,就是申请人在加拿大读了本科,而且成绩比较好,可以申请一些学校的PhD direct-entry,本科毕业直接进入PhD,毕业时间会更早。但大多数情况下,加拿大大学要求博士申请人已经有硕士学位+科研经历,这正是很适合中国的硕士毕业生来申请。…

加拿大留学申请的那些事儿— 硕士篇

忙完了新生选课,各种orientation,job fair等活动,这段时间又开始了2020年秋季入学的研究生录取工作。虽然量很大,不同国家和学校的打分标准差别也很大,经常看成绩单看得眼花,但我们对每一份材料都很重视,尽量做到个性化的帮助每一个学生。 在看申请人的材料时发现,不少中国学生背景很好,可是由于语言差异,相比其他国家(比如印度)的申请人,中国学生在邮件沟通和申请材料的准备都相对弱很多,优秀的中国申请人可能在初筛时就默默的被刷掉了,真的很可惜。因此瑞秋深感有必要写一篇文章,加上之前也有公众号读者在微信群里问过加拿大硕士录取的要求,这篇就以硕士申请为主题,跟大家讲一讲加拿大留学申请的那些事儿---硕士篇。 加拿大大学的硕士项目一般分为三类:授课型 (course-based),项目型 (project-based),和科研型 (thesis-based)。 顾名思义,授课型学生只需要完成课程,没有毕业论文的要求;项目型学生除了完成课程,还要在导师的指导下完成一个项目,但不需要正式的毕业论文和答辩;科研型项目的学生除了完成课程(要求的课程数量小于授课型项目),还要跟导师做科研,有正式的毕业论文和答辩,挑战更大一些。科研型学生可能有导师和学校提供奖学金,付学费和每个月的基本生活费都足够了。 这里插一句,像很多国家,包括英国,澳洲,美国的硕士基本是授课型和项目型,不需要答辩,对科研的培训较弱,也没有奖学金。而加拿大的科研型硕士,不仅有拿奖学金的可能,而且对未来读博士或者从事专业领域的工作,含金量更高。 在录取方面,授课型和项目型的审核标准差不多,更看重本科成绩;科研型则更看重科研经历。下面我们就分别从授课型/项目型,和科研型硕士申请中的常见问题来跟大家聊一聊。 01授课型 /项目型硕士 不同学校/专业,对于申请材料的要求都不一样,但对于授课型/项目型申请人,对科研背景几乎没有要求,最主要的衡量标准就是本科成绩。 有一些专业,比如MBA,对工作经验和GMAT/GRE还有特定的要求。此外对非母语体制出来的学生,比如中国学生,还要求提供语言成绩,常见的就是雅思和托福。如果在英语国家读了4年本科,大部分学校对这些申请人都会免去语言成绩。 申请硕士本科成绩需要多少分? 研究生院的录取标准一般是本科最后两年的平均分达到70-80%,当然像军事理论,马克思主义等课程不算。 由于不同国家的打分标准不同,研究生院和学院还会给加减的调整。比如申请人来自中国,本科后两年平均分是80,那很多学校会折合成75分。 因此很多申请人费尽心思把国内的百分制成绩转换成三点几,四点几的,完全没有必要,我们看到材料都是会转换成百分制再进行评估。 学校如何审核申请? 说实话,即使在加拿大留学多年,瑞秋之前对大学招生录取的后台工作具体是怎样流程,比如各个部门的关系,谁来审核材料,谁来做决定,谁来发offer,有哪些问题该与谁联系,并不十分清楚。直到后来真正参与到研究生招生录取工作后,才对这其中幕后的工作有实实在在的体会和了解。 其实一个学校的招生和录取是不同的团队进行的,招生更像是前期的工作,宣传性更强,招生官可能会帮助学生预评估,但录取工作又到了研究生院和各个学院。研究生院只负责接收申请,和最后准备和发offer。真正评估和处理研究生申请的,就是各个学院了,这也是我的主要工作内容。 因此很多学生发邮件给研究生院问问题,他们会把邮件转到各个学院,因为他们也无法回答。无论是项目的细节,录取要求和最后的决定,都是学院来完成的。各个团队互相配合,才能把每年的招生录取工作顺利完成。 申请授课型/项目型硕士,本科211或者985有没有帮助? 不能说没有帮助,但其实帮助真的非常小。打个比方,三本本科毕业,平均分95分,英语成绩够标准的话,申请大部分学校的相应专业的授课型硕士是没有问题的;但是若是国内985大学,平均成绩70-75分,申请硕士却要看运气和材料准备了。。。 加拿大大学每年接收的申请材料,来自世界各地,近些年中国申请数量并不是最多的。对于申请人数量最大的授课型/项目型的硕士,每个学院的教授是不可能花时间去了解武汉大学比沈阳大学强很多这样的背景的。就像我们不了解印度学校的排名和实力一样。即便学校会参考一些世界大学排名,但学术圈的同行都了解,这些排名的价值只是参考,没有实际的意义,因为不同专业不同领域的业界评价与学校排名可以说相差甚远。因此对于申请授课式/项目式硕士,本科成绩单上的成绩,比本科学校的排名更重要。 这里可能会有本科就读于名牌大学,大学期间竞争激烈的孩子们觉得不公平,因此瑞秋想多说几句。对于实力强重科研的大学毕业的学生,一方面,申请过程要多与目标学校沟通,强调背景的优势;另一方面,你们真正的优势在申请科研型硕士/博士,即便是由于压分现象而成绩不突出,但因为本科学校学术氛围较浓的情况下,学生们多多少少都会参与过科研,而在申请科研型项目时导师们更注重申请人的科研背景,那么如何申请科研型硕士呢?请耐心读完文章! 雅思/托福成绩不达标怎么办?上语言班值得吗? 英语成绩是中国学生的弱项,很多学生卡在了雅思总分6分,或者雅思写作5.5分上,凭借单纯的备考很难突破瓶颈。如今大部分大学都开设自己的语言班,给这些英语成绩不够的学生提供有条件录取(conditional offer),在其他条件符合标准的前提下,通过读短期的语言班,可以按时入读硕士课程。 说实话,瑞秋做学生时认为语言班都是骗钱的,但后来工作以后,对语言班的印象有所改观。刷雅思/托福耗时也费钱,焦虑不已,只为一纸成绩,实属不值得。所谓“活人不能被尿憋死”,读一段时间的语言班,不仅能够按时入学,语言班就读期间,会学到对英文的实际应用,比如研究生期间最经常遇到的英文写作,对日后的留学生活有更实际的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