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不好,习惯中国传统的生活方式,能否在加拿大生存?
记得买第一辆车时,销售是个香港男青年,他说自己十几岁的时候自己来多伦多读书,交的朋友都是香港人和大陆人,除了母语广东话,还学会了流利的普通话。
他妈妈打电话就骂他:“我送你去加拿大是为了让你学好英文,你怎么给我学了一口普通话?!” 他无奈的表示,“毕业以后从多伦多到伦敦,她想不到我都是靠普通话来赚钱。”
这句话让我记忆深刻。后来在多伦多生活时发现,由于华人数量庞大,中文业务已经涉及生活的方方面面。很多在加拿大生活二三十年的老移民,依然只会打招呼用的几句英文,无论生意往来,日常生活,都在华人圈,如鱼得水。
从留学生到移民,我都看到即使一直语言不通,保留中式生活方式的朋友们,也完全可以在加拿大生活,做生意,甚至生活质量还很高。这真要归功于加拿大的多元文化,极高的包容度,和加拿大人的友善了。
为什么要克服语言和文化的障碍?
即便不会英文,不习惯西式生活,也可以生活的很好,但这些老移民作为父母,却不希望孩子也生活在华人圈。全部拼尽力气把孩子培养成内心期待的精英版本,甚至不太在意孩子会不会中文。
这些年接触的老移民朋友们,都很自豪自己的孩子是律师,在读医学院,在多伦多downtown的某银行总行,或者到美国的某大公司实习等等等等。在他们身上,我看到了作为父母的期望,更看到了一种价值观。这个价值观并不只存在于重视教育的中国父母。任何国家包括加拿大的家庭和社会环境,也是这样,可能表达方式更温和,但期待都是类似的。
对于留学生来讲,如果能让自己的思维和语言真正融入加拿大的环境,再结合自己的中国背景,那么个人能力和对世界的理解,都会上一个新的高度。未来无论是留下来,还是回国发展,都很有可能在事业上做出一番成绩。这也是为什么如今中国这样拼命的吸引海归吧。
作为留学生,怎样迅速提高语言,融入本土文化呢?
出国之前,在学校或者景区遇到老外,还能很自在的聊很多,天真的以为即使出国,听力和口语也没问题。但真正来到加拿大后,才发现怎么又聋又哑,时常像个傻瓜呢?
过了几年才真正想通这个问题。在国内与外国友人聊天,那是我们中国人的主场,他们才是有语言和文化障碍的那一方。因此即便用英文沟通,聊天内容也多是与中国有关的,他们自然露怯,我说什么他们都觉得好对好厉害,因此就误以为自己英文很好。。。

出国以后才发现,旅游跟生活完全不同,大部分西方国家的人其实对中国并没有什么兴趣,加上环境变成客场,根本无法掌握聊天的背景和内容,只凭看几部电影是无济于事的。内容掌握不了,听力和口语一下子变成小学生水平,那么很多词汇,习惯用语,都不知道该在什么时候用,也经常get不到别人的意思,导致了又聋又哑,和加拿大小伙伴一起玩耍时,总是默默做壁花。。。
很多国内的朋友以为发音很重要,还经常嘲笑印度人的咖喱口音,我自己也曾是其中一员。但其实印度人的英语对于母语为英文的人来说很好懂,比中国人的英文要好太多,因为他们的词汇量大,语法很少出错,发音真的没有那么重要。这个一会儿我们再具体讨论。
我们来看看如何克服语言和文化障碍,迅速提高英文交流能力,融入加拿大的文化。
首先,凡事不要太依赖中国小伙伴,生活中不要怕出丑。
从小我就会在很多事情上犯傻,也可以用“不灵光”来形容。当年收到western的offer后,准备租房时,都没想到找中国人。。。就直接在学院小秘推荐的学校的租房网站上找的,房东兼室友也是western的学生,来自一个典型的加拿大中产阶级家庭。
到伦敦以后,经过室友的推荐,走路去家附近一个CIBC开银行账户(还挺远的),用那“又聋又哑”的英文开了户,还办了张额度仅$500的信用卡。这里要感谢加拿大人的nice和银行的服务,全程没有一点不耐烦,尽量解释清楚,虽然我还是大部分都没有听懂。
当时其他留学生很多都有朋友指点,找到靠谱的华人客户经理,不仅顺利开户,拿到额度$1000的信用卡,还得到银行返300加元等优惠。。。
第二天,自己坐公交车去学校办证件,由于不知道下车需要按铃或拉绳,坐过了很多站,又走了半个多小时返回校园。可能因为时差还没倒过来,一直傻傻的,找不到办证的楼,途中问路无数次,再次感慨加拿大人的友好和乐于助人。
办学生证时因为不知道学号,那个工作人员对我们的沟通很不满意,表现出不耐烦,我又非常敏感,内心一万点伤害。她指导我去研究生院问完学号再回来。再一次找不到那栋楼,一路问。。。
研究生院的人很nice,把学号写在一张便签上给我。回去办证时,那么巧,那么多工作人员,又赶上之前那一位。她看到我也很惊讶,“back again?”(又回来了?)然后根据我说的学号在系统上找半天,竟然找不到,看我也没有走的意思,很烦的说给我看看你手上的纸,才发现前面几位不是“2504”,而是“2506”。。。

大家看上图的C像不像“4”?
虽然不是我的错,但全程感到自己真的很傻很尴尬,这是出国留学前完全体会不到的难受。
哪怕吃饭这么简单的事情,也变得好困难。去subway买个三明治或者麦当劳买个汉堡,不会点餐。。。收银员问什么都不知如何回答,经常就是答非所问的yes。看美剧和电影比较多的朋友可能会留意到,北美的快餐虽然不好吃,但点起来还经常很复杂,问要什么面包啊,什么酱啊,加什么料啊,用什么奶酪啊,那时候内心就是“你有什么酱,什么料,什么奶酪我都不知道,该怎么回答。。。”即便勇敢的问“都有什么奶酪”,收银员一大串名字说出来,“American, provolone, pepper jack, Swiss and cheddar cheese”,不知所云,场面再次陷入尴尬。。。

这样的例子好多,就不一一列举了。
每一次的出丑后,我都会研究一下当时哪些词和哪些背景没理解,即使真的100%没懂,极度丢人,生无可恋,第二次,第三次发生时,就会理解了。慢慢的,也学会了在不同的场合文化背景,以及用什么词来应对,给人感觉比较native (本土化)。
若问我“有没有过后悔出国?”,从来没有过。人的一生很难一直有家人或者朋友的保护,总是要独立,在跳出comfort zone(舒适区)时,通常都是成长最快,进步最大的时候,当战胜了自己,回过头看这些事情,都会一笑置之,以后面对很多事情和场合也会更从容。
现在不仅温哥华和多伦多,连伦敦这样偏冷门的城市也有比较全面的华人服务了,但希望后来人不要担心自己表达的不好,凡事首选华人,只有给自己出错的机会,才能够真正的了解和融入加拿大的体制和文化。但是重要的事情,还是推荐找华人,中国人的努力和靠谱是真心赞的!
第二,让工作和学习的环境英文化。
当年来加拿大读博士时,进的实验室除我以外都是加拿大人,每天只能说英文,真心憋得慌。实验室的人都很友好,经常组织去学校的酒吧喝酒,或者去某个人家烧烤/玩德州扑克/看电影/圣诞聚餐等活动。每一次都十分不想去,因为他们聊的成长经历,从小看的电影,开的玩笑,我都听不懂。好像以前学的英文,GRE的单词,托福的口语听力,一下起全派不上用场,真怀疑在中国学的是假英语。。。
由于脸皮薄,耐不住他们不断邀请,竟然参加了大部分活动,包括2012年夏天的欧洲杯,几乎每天都和学院的同学去学校的酒吧喝酒看球.(看球还好,大家基本不说话)
虽然话极少,经常做微笑状,但参与的多了,大家也逐渐把我当作自己人了。一次期中考试监考完一起在办公室喝酒,各种吐槽教授和实验室同学,那天成功插话几次,场面第一次变得和谐起来。
留学第二年夏天,老板与麦吉尔大学的两个教授一同承办一个核酸领域的国际会议,我们全组人都作为与会者和志愿者集体开车从伦敦到蒙特利尔。启程前的几个星期,我都在发怵,因为单程开车10个小时,开会一个星期,要跟他们吃喝住行都在一起,不知道又有多少尴尬在前方。。。
事实上也确实有不少。比如他们玩词语接龙游戏,轮到我时答不上来;还有一个电影角色的游戏,更答不上来;终于有一个简单的,就是“I would rather ” 你宁愿做什么,(现在好像国内也很流行),终于在这个环节张了两次口。。。
在一个星期的同吃同住同游后,再回到伦敦,感到听力口语,以及对加拿大文化的体会都有了一个飞跃。这也是一直很推荐国内的家长送孩子到英文环境的夏令营的缘故。
后来与实验室和学院的很多同学建立了战友版的感情(读研究生太苦,反而促进了我们的友谊),毕业后也一直来往,在多伦多的第一份工作还是曾经同实验室的朋友推荐的。
因此,把学习和工作的环境尽量英文话,只有在客观环境的驱使和影响下,才能最快的提高英文,和真正理解加拿大的文化。在加拿大学习和工作的每一天都是很有收获的,流利的英文和思维的国际化,正是留学的意义所在。
最后,提高词汇量,不要刻意追求发音完美。
前几天,在谷歌里搜索“idiot” (傻瓜),图片自动跳出各种表情的美国总统川普,造成一时的轰动。然后政府开了会,国会议员一脸严肃的问谷歌的CEO,为什么会这样。CEO淡定的回答,这是通过最新信息通过电脑计算的结果,不是人为操作。
谷歌的CEO叫Sundar Pichai,是个地地道道的印度移民,研究生才去美国,说话自然有抹不掉的印度口音,但并不影响他成为万众瞩目的谷歌CEO。

母校western的校长Amit Chakma,出生在孟加拉国,后来又去阿尔及利亚读本科,研究生才来加拿大,英文也有口音,并不影响他的领导能力。
还有美国人超级喜爱的喜剧演员黄西,带着中国口音用英文讲笑话,竟受到美国业界极高的评价。昨晚看了他近期回美国脱口秀的视频,真的非常好笑,很佩服他对美国文化和英文的掌握。
还有我们家的娃爸,是现实生活中我最欣赏的人。广东人,没什么语言天赋,普通话都说的不利索,一直被我笑话。五年前刚来加拿大时每次讲组会报告都很费劲,但一直努力学习,现在除了要给当地本科生和研究生上课,独立开展科研,还要与很多更资深的加拿大教授一起工作,经常需要跟学校与医院的 CEO,VP和政府部门的高层汇报工作。虽然依然不自在,但已经跟当年的不自在不一样了。我们的亲身体验真实的证明了没有语言天赋,英文有口音并不重要。提高词汇量和写作,从日常和工作中学习和理解英文思维才是快速提高语言和融入加拿大文化的重要方面。
总结一下,说了这么多,并非想传达远离华人,与加拿大本地人做朋友的理念。其实真正能够心灵沟通,做深层次的朋友的,还是与我们自己背景相似的中国留学生和移民。对于留学生,一代移民,二代移民,三代移民等,牢记自己的根,自己的语言和文化,能够中西合璧,才是成长和事业发展的最大的财富。
那么还想知道加拿大留学,工作,生活,移民的哪些信息呢?欢迎关注我的专栏瑞秋的候鸟工作室zhuanlan.zhihu.com

和关注公众号:瑞秋的候鸟工作室
作者简介:
瑞秋,加拿大西安大略大学化学博士,加拿大湖首大学化学院讲师/计算机学院招生老师,S教育创始人,两个孩子的妈妈。
凭借在多伦多,伦敦和桑得贝三个不同规模的加拿大城市生活经验,在西安大略大学,多伦多大学,多伦多综合医院,湖首大学读书和工作经历,对加拿大的各阶段的教育体系和科研领域有第一手信息和资源,给您带来独一无二的留学咨询体验。
公司简介:
S教育,全称Superior Educational Consulting Ltd.,是一家加拿大联邦注册公司(公司注册号:1117877-6),专注加拿大中小学/学院/本硕博留学,医生/高校教师访学申请,私人留学顾问咨询服务。
S教育受安省桑德贝(Thunder Bay)市政府的支持,与安省多伦多,伦敦,桑德贝,滑铁卢等城市的多家大学和中小学教育局有长期合作关系,合作伙伴100%正规和本土。
公司网址: http://www.seducational.com
官方微信:rachael_wxx
选择我们的三大理由:
1.“非盈利式”经营方式
瑞秋秉着“帮助后来人,站在客户立场提供个性化的服务”的宗旨,创立了S教育咨询公司。出于这个宗旨,我们几乎没有花时间和成本在推广和销售上,加上公司只是瑞秋的副业,我们可以无顾虑的做到童叟无欺,申请学校不限所数,拿不到理想offer全额退款的承诺。
2. 市面上最专业的留学服务
如前面所提到,瑞秋留学生出身,博士毕业,以及在加拿大教育体系工作的背景,从学校选择,留学申请,签证申请方面,我们提供的专业服务都会给您耳目一新的体验!
3. 完全透明和个性化
从签约开始,为每一个客户新建一个邮箱,所有资料在准备和提交前都会与客户确认,24小时零距离沟通。我们承诺不会因为合作学校佣金而为客户盲目选择学校,会完全根据您的背景和需求,量身定做方案,让您有机会体验到低价优质的VIP留学服务!
欢迎关注我们的交换生计划!瑞秋:加拿大中小学国际交换生:让孩子短时间内提高英语,零距离体验加拿大公立学校zhuanlan.zhihu.com
